珍珠歷史簡介
香港的珍珠歷史
採珠時代
五代十國開始
明朝因暴採而沒落
養殖時代
1956年於香港開始
-
香港年鑑 1960 年第13回 一年來之漁業 養珠事業新發展 48頁
鄭裕彤先生,馮秉芬爵士,嘉道理家族等等開始珍珠養殖
英屬政府立例保護珍珠養殖戶(1958年10月通過)
-
香港年鑑 1959 年第12回 一年來之漁業 養珠事業新發展 95頁
最高峰時期有 5 間,因城市發展,海水受到污染,珍珠蚌大量死亡,然後開始沒落
-
香港年鑑 1959 年第12回 一年來之漁業 養珠事業新發展 95頁
1983年與珍珠養殖的相關法律被取消
1996-1997
香港珍珠種子生產商王翼翔先生於香港嘗試養珍珠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而導致政府更換班底。全部計劃停止。王先生同年轉到廣東省惠東巽寮發展"巽寮珍珠"。
2000 - 2006
香港工程師葉定民先生投資數百萬於老虎笏。最後因海水環境受到污染原因而被迫中止。
Reference: https://bit.ly/2XSu0Ak
Reference: https://bit.ly/2GRkVCg
2014 - 現在
王俊傑先生,珍珠身份證 Metakaku 之發明家為了證明其科技不會影響珍珠品質而開始本港珍珠養殖。同時發現香港水質適合養殖珍珠及市場對珍珠養殖的事情缺乏,因此以教育為前提養殖珍珠。
現在以先導計劃姿態,香港政府漁護處全力支持結合養殖及休閒模式發展香港珍珠養殖業。期望此計劃能夠提升本港漁農業及香港於世界之珍珠業地位。
古代的採珠重鎮
香港的採珠業始於963年,五代十國時興起。據《南海志》記述,本港有大埔、後海灣、龍鼓灘、青螺角、荔枝莊等,合共十三處盛產珠蚌,而大埔海又名媚川池,珍珠產量更與著名產珠地廣西合浦齊名。
在中國史籍中,有關今日大埔區的最早記載可以上溯至五代的南漢。南漢的幾位君主皆愛搜習珍寶,大寶六年 (963年),後主劉鋹招募三千人於「大步海」(今吐露港) 採集珍珠,並置「媚川都」。蓋因「大步海」除了在東北部有一個狹窄的赤門海峽外,為群山環抱,平日風平浪靜,適合珠蚌生長。當時「大步海」附近的居民,多以漁業為生,但因採珠較易獲利,紛投採珠工作,由是「大步海」的採珠業便發達起來。「大步海」更因產珠量豐富而有「媚珠池」之稱。「大步海」自宋以迄明一直為廣東省重要的產珠地,直至明朝以後,由於長期的採集,大部份的珠蚌均被網羅淨盡,同時新珠又未能及時繁殖,至康熙三十五年 (1695年) 明詔罷採,大埔的採珠業自此式微。
古時南漢後主劉鋹在大埔海設媚川都,二千人被徵募落海採珠。縱使當地珠民擅於潛探深海,面對龐大的珍珠上貢量,珠民仍是飽受疾苦,喪命者不計其數。見此慘況,宋朝開寶五年(972),實行仁政的朝廷廢止民眾採珠。而後,方信孺的詩詞《媚川都》讓此段歷史有跡可尋-「漭漭愁雲吊媚川,蚌胎光彩夜連天。幽魂水底猶相泣,恨不生逢開寶年。」
但到元代,周而復始,採珠業又時營時禁。後來明初,大埔海採珠近5個月,卻僅得珍珠半斤。朝廷認為珠量已經淨盡,明令廢止,香港採珠業才告一段落。
既然珍珠與香港有如斯的淵源,作為香港人,又怎能錯過這顆滄海遺珠呢?古人採珠,收成不穩定,容易竭盡珠蚌。所以到近代,香港珍珠轉化為珍珠養殖的模式,才可延續下去。
香港珍珠的歷史(採珠篇)https://thepearlfarm.com.hk/blogs/news/article
香港風物(珍珠)https://www.chiculture.net/0217/html/d02/1205d02.html
http://www.cantonese.sheik.co.uk/phorum/read.php?4,29922,29949